山阳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地处秦岭南坡腹地,东与丹凤县、商南县为邻,西与镇安县、柞水县交界,北依流岭与商州区接壤,南抵郧岭与湖北省郧西县毗连,自古以来便是连接秦楚的西南水旱咽喉大通道。山阳县域面积3535平方公里,居商洛市第一,陕西省第六。因山大沟深,耕地与河流相对较少,又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境内秀峰绵延、清泉密布,有林面积373万亩,森林覆盖率62.9%,属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为355天,被誉为“西安第二生活区”。
全县现辖16个镇、2个街道办,239个村(社区)、14.5万户47.4万人,乡村人口4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6万人),人口居商洛市第三。近年来,全县人民在中省市一系列“三农”政策的引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坚韧和勤劳着力推进三农工作,全县农业产业较快发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蒸蒸日上,广大农村生机盎然。
一、农业生产基础
(一)地貌
全县以中、低山地形结构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83%。地势大体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100米。境内流岭、鹘岭、郧岭三大山脉横贯南北,形成“三山夹两川”之总体地貌。位于县域中部的鹘岭主峰天竺山,海拔2074米,为境内最高峰。河谷平地占总面积的18%,主要分布于银花河、金钱河流域沿岸及其它支流河谷盆地,海拔一般550~800米。金钱河流域海拔一般在350~600米,最低处的漫川关小河口村海拔仅297米。
(二)气候
全境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半湿润山地气候。平均气温13.1℃,年均日照时数2134小时,年均降雨量709毫米,无霜期207天。受秦岭的呵护,总体呈现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春季温暖多风,秋季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不少河谷盆地南方气候特征亦明显。近几年受全球气候影响,冬春易发生干旱、低温雪灾,夏秋暴雨、连阴雨增多,但气侯稳定性总体上好于关中、陕北多数地区。
(三)资源
1、动植物资源: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多变,物候环境多样,动植物分布广、种类多,是名副其实的“陕南动植物基因库”。动物有150多种,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豹、青羊、水獭、锦鸡、娃娃鱼等;列为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林麝、山猫、果子狸、老鹰、猫头鹰等。植物有4000多种,占全省的10%以上,其中禾类作物10科、30属、424个品种;主要树种165种; 竹类9种。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素有“西部药乡”之称。境内共有各种药材1000余种,已开发利用498种,其中各类中药材16种,大宗地道32种,栽培47种,紧缺33种,野生266种,民间草药59种,动物和矿物中药材45种,已挂牌收购123种,“药材宝库”美誉日盛。
2、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境内耕地面积66.47万亩,人均1.4亩。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体清凉洁净,水质甘甜爽口,符合国家水质量一级标准。主要河流有金钱河、银花河,流长共计158公里,流域面积共计3400平方公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9.51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5万千瓦。河川径流总量14.47亿立方米,过境客水6.0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01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90%、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76%。
3、旅游资源:全县旅游资源赋存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等8个主类,21个亚类,61个基本类型,各类旅游资源单体93个,符合国家二级以上资源12个。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于2011年4月16日开园,2012年底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月亮洞景区2013年8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并于同年和漫川古镇一起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4年9月29日,天篷山寨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以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明清古建筑群漫川古镇、省级风景名胜区月亮洞和金钱河百里生态旅游长廊为框架的“三景一带”对外已具有一定影响力。杨地海螺殿、南宽坪百潭谷、王阎暖水川温泉和西照川龙山原生态沟峪、七夕源文化等待阁闺中的旅游资源亟待开发。2014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51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
4、文化资源:山阳县古名丰阳县,西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置县,至明成化12年(公元1476年)更名山阳县,建县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这里曾是秦、楚和宋、金的国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多处古战场遗迹。山阳又是一块具有悠久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早在1930年就留下革命火种,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是鄂豫陕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贺龙、徐向前、李先念、徐海东、程子华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受南北文化共同影响,秦楚文化底蕴深厚,道佛文化交互接替,红色文化源远流长,农耕文化、传统曲艺、原生态移民风俗、特色餐饮等特色文化多姿多彩、精彩纷呈。
二、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扣“保供给”“促增收”两大任务,坚持“县上抓龙头、镇上抓基地、部门抓服务、企业抓品牌”的思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着眼长远打基础,立足当前抓重点,深入基层搞服务,使山阳县农业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过去农村产业以农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内涵正在发生着变化,农村经济相对过去有了较大提升。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8.29亿元,较2013年增长5%,比2010年(13.82亿元)增长104%,是1999年的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7380元,比2013年净增906元,比2010年净增3687元,比1999年增长近6倍。
(一)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山阳县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但据统计,1980年全县粮食亩产量仅为426斤,只能保证最低生活水平和简单再生产的需要,部分乡村的粮食不能自给。近几年山阳县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总产”的思路,落实惠民政策,狠抓粮食生产,使2012年粮食总产达到11.07万吨,实现了粮食产量五连增。2014年,在遭受50年不遇大旱和强秋淋天气的情况下,经全县上下有效自救,使全县夏粮达到4.82万吨,全年粮食总产8.68万吨,其中马铃薯产量14.3万吨,实现了大灾之年不减产的目标。
(二)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县”目标,以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百万头生猪、五千万只肉鸡、六十万亩中药材、百万亩绿色无公害农特产品”四大种养基地为重点,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截止2015年底,以黄姜、丹参、“五大商药”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发展到45万亩,发展食用菌1400万袋,建设特色无公害农产品62万亩,茶叶总面积达8.6万亩,九眼莲基地1.8万亩、魔芋2.8万亩;全县核桃基地达到59.1265万亩,板栗基地达到48.27万亩,水杂果基地达到3.56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24.1万亩(其中核桃8.1万亩,板栗16万亩),主要林产品产量达到29698吨,产值4.36亿;新(扩)建万头猪场23个、千头猪场51个,万只肉鸡大棚423座,10万只肉牛羊基地1个,500只以上肉羊养殖场20个,50头以上牛场6个,规模大场大户发展到2560个,畜禽饲养量达到3734.06万头(只),肉蛋产量13.27万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8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6家、市级5家。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发展到69家。发展各类涉农规模企业49家,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0个,有机农产品3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注册“陕南生态黑猪”和“秦岭山地肉鸡”等农产商标16件,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标识1000余万枚,“丰菇源”香菇、“庙枫延”牌茶叶、“山里人家”牌手工粉条已畅销省内外,“家金”牌、“智源”牌核桃系列产品获得陕西省名牌产品、省级著名商标。农产品品牌培育与拓展已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山阳九眼莲示范基地)
(三)农业园区建设强力推进。山阳县将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每年落实产业发展和项目前期资金各500万元,引导企业积极运作,加快打造融现代种养、加工配销、示范推广、科技研发、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现已完成十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漫川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农产品加工园区、高坝食用菌园区、宽坪黄花岭有机茶园区、色河陆湾千亩荷花观赏园区、板岩佳泰养殖园区、杨地福林养殖园区8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其中省级2个、市级3个、县级3个,2014年山阳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年终观摩评比中位居第五、综合评比中位居第九。2015年,在提升8个现有园区的基础上,漫川关秦岭优源生态农业园区、色河峪河现代生态养殖园区、中村食用菌园区、漫川万福万亩有机茶园区、漫川人家休闲农业园区、法官秦岭原乡生态农业园区、板岩耿村食用菌产业园区、牛耳川西沟意发生态养殖园区、漫川东寺食用菌园区、广远山地肉鸡产业园区、城关张垣立体农业综合园区、天元隆魔芋产业园区12个现代农业园区(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级3个,县级7个)已纳入建设规划并已启动建设。
(高坝食用菌园区菌棚内一角)
(四)立体生态农业初具成效。近年来,山阳结合地形与物候特点,扬长避短,把立体生态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切入点,坚持“科学规划、示范引导、发挥优势、打造特色、适度规模、全面推进”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经(药)套种、林草间套、林下养殖等立体生态农业,在川道区以黄姜、黄芩、魔芋、饲料草为主,发展林下种植;在坡塬区以鸡、羊为主,发展林下养殖;在浅山区以天麻、猪苓等菌类中药材为主,发展林药间套,实现林上、林下综合收益。为了破解资金难题,各地积极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发展立体生态农业,通过租赁、承包、流转、入股、联营等形式,实行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同时,积极协调信贷部门发放贴息贷款支持群众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县财政每年还设立200万元专项基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按照1万元/户的标准,对验收合格的立体生态农业示范户给予补助,推动全县立体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截至2014年底,全县已发展立体生态农业示范户384户,4.97万亩,其中林下种植236户,林下养殖148户。2014年,全县有202户立体生态农业示范户通过验收,年产值预计可达1.8亿元,为山阳县立体生态农业后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林下养蜂)
(五)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把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拉动生产、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按照“政府扶持、自主发展、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的发展思路和“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把龙头企业发展与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农民增收八大工程相结合,形成了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组织开发、产业大户带动的良好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山阳县农民增收步伐。截止2014年底,全县市级以上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到17家,其中省级以上4家,2014年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家金商贸公司已将“家金”牌核桃系列产品推向国外市场,康靖药业有限公司与省内外10余家医药企业、100多家经销单位建立了供销关系,智源公司生产的“博汇”牌核桃软糖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名牌产品”。龙头企业对外影响力的不断加大,为山阳县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
(山阳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
(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生态治理、安全饮水、防洪保安、移民搬迁等工程建设。建户用沼气池15600口;完成造林绿化5.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22平方公里,16个流域污染治理项目全面竣工,12个镇45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完成;2014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6万亩,新增耕地2031亩、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新修改造基本农田9200万亩;新修加固堤防35公里;实施饮水工程75处,解决安全饮水13.9万人。改造提升农村电网837公里,建成通讯基站224个。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三、农村发展现状
近几年,山阳县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农村面貌有了巨大改变,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广大农村正向城乡一体化阔步迈进。
(一)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自2012年加大力度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来,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乡镇主抓、群众主体,部门帮扶、整合项目,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工作思路,围绕“产业基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民居环境改造、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五大建设,坚持规划引导,多轮驱动,举全县之力,示范带动,梯次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由点到面,呈现板块发展新格局。
三年来,山阳县把经济发展基础好、资源开发潜力大、群众积极性高、班子带动能力强的村作为示范村进行重点建设。按照“六化”(入户道路水泥化、农户场面硬化、房屋白墙化、灶房标准化、厕所清洁化、院落景观化)要求,重点实施“五改三建”(改房、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建家、建园、建田)工程和“五堆”(柴堆、草堆、粪堆、土堆、石堆)清除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环境;通过便民桥建设、安全饮水项目及河堤修复工程、通组道路建设、清洁水源保护和垃圾池建设、农网改造、电视入户普及、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新农村示范村水、电、路、视、讯、沼气“六到户”工程;按照 “八室一站一所一校一超市”建设标准,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室、图书室、农家超市、学校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满足了群众看病、阅览、购物、上学等需求。在进行重点项目建设的同进,积极采取措施,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支持。整合各项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立体农业和旅游服务业;整合涉农项目,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大户兴建现代农业园区;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山阳县还坚持把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作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重头戏来抓,一方面通过移民建新村,另一方面通过新村吸引移民,形成良性互动,截止2014年底,共建成移民搬迁房12402户,集中安置村民38661人。2012-2014年,山阳县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11.99亿元,共建成新农村示范村152个,惠及882个村民小组5.52万户21.54万人。涌现出了一批产业支撑型、城镇带动型、田园观光型、旅游开发型新农村建设典型,使广大农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景象。
(漫川关镇万福村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为打破长期以来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地理壁垒和市场束缚,激活生产要素和农村发展原动力,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中央“互联网+”战略号召,抢抓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扩张布局中部战略机遇,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推进农村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按照“65433”(6,即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协会引领、统筹资源、社会参与、融合发展的“六位一体”工作思路;5,即实施产业组织建设、线上平台建设、线下园区建设、共性服务拓展、智慧县城建设“五大工程”;4,即县、镇、村和景区四级架构模式;3,即以三个体系化为推进措施:平台建设体系化、产业支撑体系化、配套服务体系化;3,即达到三个目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城乡创业就业)思路和目标,及时成立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电商发展5年规划,出台了电商发展实施方案及扶持奖励暂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依托锦龙翔等骨干企业和山阳逛集网电子商务公司,加快服务网点建设。通过加大政策支持、狠抓服务保障、强化宣传培训、大力招商引资等措施,为电商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结合山阳实际,以做强做优核桃、板栗、茶叶、九眼莲、魔芋、高山杂粮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结合电商发展,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深挖山阳产品资源、地理资源、人文资源,着力打造网络知名品牌。通过健全机制,强力推进,山阳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已建成“大秦岭农特产电子商务·山阳展示体验馆”和占地40亩的木森电子商务物流园主体;完成“秦岭八大件”礼盒和单品包装设计,先后推出“高山杂粮”、“即食小吃”、“特色食材”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建成“秦岭八大件”品控分拣包装中心,农特产品和期货交易中心完成规划设计和招投标,18个镇(办)、4个景区及3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建成并运营;全县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发展到近60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专业电子商务公司37家,中国网库等10余家各类企业已入驻电子商务孵化中心,逛集网公司被评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15年1-10月,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5亿元,被列为“省级供销系统电子商务试点县”、“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跻身全省首批供销系统电子商务试点县和第二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行列。
(大秦岭农特产品展示体验馆一角)
(三)城镇化建设持续加快。近年来,山阳县按照“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统筹协调、基础突破、开发新区、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建设秦岭南麓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创新工作机制,多方筹措融资,着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按照“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思路和土地、产业、城镇“三规合一”的要求,重点抓十里—县城—色河一体化发展、114个重点项目、9个重点镇建设、50个新农村及城市地下空间管网等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市政设施规划。先后完成了《山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第三轮修编和22个镇总体规划、10个镇详细规划等,城镇总体规划覆盖率达100%,县城详细规划覆盖率达60%,城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30%。按照“联接城乡、辐射农村”定位和“移民建镇”的思路,投资16.35亿元,加快实施西河棚户区、翠屏山公园、城市规划馆等十大工程,不断增强城镇承载功能;坚持以重点镇为辐射,大力实施漫川关、高坝店2个国家级重点镇和户家塬、天竺山2个市级重点镇提升工程,启动照川、宽坪等5个县级重点镇建设,努力打造功能完备、特色彰显、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坚持把移民搬迁、保障性安居工程、镇村综合改革、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创建、农村新型社区有机结合,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县中心敬老院、杨地敬老院、35所农村幸福院和5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同时,扎实开展国家级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创建活动,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健全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城镇管理常态化、规范化。不断加快智慧县城建设,提升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社区物业等专业化管理水平,有力推进了全县城镇化进程。截止2014年底,全县已有2.45万人进城入镇落户,城镇化率达到50.2%,产城互动、城乡一体发展迈出新步伐。
(丰阳花园小区一角)
四、三农发展主要短板与困难
山阳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尽管近年来三农工作不断加强,农业农村有了长足发展,但受自然地理、经济基础等因素制约,三农工作也存在不少短板和困难。
(一)地形差异明显,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山阳是一个土石山区县,境内沟壑纵横,群山绵延,且西北东南地形地貌差异较大,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单位工程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面貌改善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耕地零散,农业经济规模发展限制明显。山阳以山地为主,人多地少,且地形复杂。八十年代初,我国实施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承包责任制,这种分配方式虽然在当时人口压力较小、劳动力资源充裕的年代,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但也使耕地以更分散、零碎的形式出现,加之受传统农耕思想影响和地形限制,农业规模化生产难度高于其他地区,农业的商品化、市场化进程受到强力制约,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难点之一。
(三)经济基础薄弱,三农投入不足。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山阳县域经济总量成倍增长,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人均水平偏低。十年来,山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83个县(市)排名始终位于第65位以后;人均财政总收入在全省83个县(市)排名始终位居第55位以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近两年的全省县域监测中也位居83个县(市)的第70位以后。加之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村金融体系和三农联结机制的不健全,使全县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总量与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成为山阳三农工作的重要瓶颈。
(四)高素质的“三农”人才不足。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发展差距,造成农村人才大量涌向城市,加之对农民科技人才扶持培养力度不够、社会支持乏力等因素,使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才队伍年龄偏大、数量太少、素质较低,全县各镇从事培训、指导、服务农业生产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空心化严重。同时,作为农村发展“领头雁”的村两委会“创业型、技能型”人才缺乏,农村劳动力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不足。“三农”人才缺乏是制约山阳农村快速发展的重要短板。
(五)产业链不完善,农业综合效益不高。目前山阳县农业产业链链条较短、资源整合程度较低,一部分特色优势产业生产链条还未建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够,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流通之间利益联接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产业链的上下对接、前延后伸尚处初始阶段,农业增收潜力有待充分挖掘。
五、三农前景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经过历届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山阳三农工作有了突破发展。虽然仍面临着资金和人才等瓶颈制约,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多于困难,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和全面小康建设的加速推进,山阳三农工作将迎来四大机遇,呈现四大态势。
四大机遇:
一是有一系列政策机遇。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中西部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先支持西部棚户区改造,全面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发展、秦巴山区连片扶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规划与政策的出台和实行;省上加快建设丝路经济带新起点,加大陕南循环发展支持力度,深入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市上着力建设大秦岭国家中央公园核心区、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这些具有体系特点和较强针对性的政策,将成为优化开发开放环境,凝聚民智民力,提振发展内生动力的强大支撑。
二是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县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一批扩量提质产业项目进入产能释放期,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聚集了能够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强大势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辐射农村的条件日趋成熟。
三是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境内203省道、福银高速公路和提升改造后的县道环线优化了交通环境,随着山柞高速开工,西武高铁规划建设,公路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山阳县已成为连接陕南和鄂西北的交通枢纽,融入一带一路、关天经济区、西安武汉都市经济圈,成为周边大中城市第二生活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优势更加明显,开发开放环境更加优越。
四是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队伍。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不断解放、作风持续转变,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氛围日益浓厚,必将为保持山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这些机遇将根植于优势资源之上,强力支撑发展,使未来的山阳三农呈现四大态势:
(一)立体生态农业异军突起。近年来,在政府扶植、农业技术不断革新以及食品安全意识逐渐提升的背景下,以环保、生态为主要特征的新农业已经逐渐成为农村创业发展的“新宠”。山阳立体生态农业经过几年探索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并涌现出一些颇具说服力的典型,成为广大群众日益关注的亮点。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数的不断增多,立体生态农业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持续以每年200户2.6万亩的速度快速发展,到2020年达到2000户20万亩、经济收入5亿元的规模,成为山阳县现代农业的希望之路。
(二)全域旅游曙光映现。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速和国家鼓励旅游业发展政策的实施,享受生活、回归自然成为大众追求,休闲旅游正处在井喷式增长阶段。山阳整体环境优美,自然生态良好,人文历史悠久,加之承东启西、南北交融的区位优势,发展全域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开发开放力度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加速和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发展全域旅游的动力更为强劲、条件日趋成熟,紧扣时代脉搏,挖掘资源潜力,以“三景一带”为核心,以县道环线和“三河”(金钱河、银花河、西家河)流域为纽带,以美丽乡村为节点,着眼全域旅游发展和资源深度开发,大力发展人文景观游、生态观光游、农耕体验游、乡村休闲游、运动探险游、养生度假游等多种旅游业态,将会极大发挥资源优势,使全域旅游成为山阳农村发展的强劲板块和带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提质增速。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乡关系正处在一个从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转折点。自“十二五”以来,通过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旅游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山阳县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未来5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规划体系日趋完善、人居环境极大改观、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加速发展,以县城、漫川为重点,以高坝、户塬、天竺山、西照川等八个重点镇为骨干,以小河口、僧道关、娘娘庙、口头坪、龙洞川、马家店等100个核心村为支点的城镇化格局将全面形成,城乡之间差距将会逐渐缩小,最终向共同富裕和城乡全面小康顺利迈进。
(四)特色农业叫响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山阳县“果、畜、药、茶、特色农产品”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电子商务快速普及,生产-加工-销售之间的联接机制不断完善,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蓄积了巨大能量。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提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日渐凸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将成为山阳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一个围绕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优势形成的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新型产业化格局将全面形成,由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龙形”生产经营体系释放的发展能量,将从根本上改变全县特色产业发展态势。加之电子商务对市场网络的链接和延伸将最大限度的打破地理壁垒和市场束缚,有效催生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生产原动力,促进全县特色产业产生量的飞跃、质的嬗变。相信不久的将来,代表地域特色的“陕南黑猪”、“秦岭肉鸡”、“山阳三宝”(核桃、板栗、木耳)、“山阳四珍”(天麻、蜂蜜、香油、茶叶)、“山阳八大件”(香菇、莲菜、魔芋、红豆、芝麻,粉条、豆豉、挂面)将脱胎于“秦岭八大件”,成为独具特色的地理标志性产品走红全国市场,并成为广大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劲支撑。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当前,我国正处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断努力下,拥有得天独厚环境优势、丰富多样资源禀赋、悠远厚重历史文化的山阳县,必将成为立体生态农业宝地、乡村全域旅游胜地、农民安居乐业福地,山阳三农工作也将以傲人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描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附:
(一)全县各镇(办)简介:
1.城关街道办:位于山阳县西北部,东邻十里铺镇,西邻色河铺镇,南邻板岩镇,北接商州区。由原葛条乡、伍竹乡和城关镇合并而成,2015年3月更名为城关街道办。城关街道办是山阳县党政机关驻地,是山阳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总面积215.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09亩,辖21个行政村(社区),176个村民小组、23050户70640人,其中农业人口41233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701元。境内矿产资源丰实,主要有铁矿、重晶石、石灰石、粘土矿等金属非金属矿类,重晶石与铁矿伴生,储量12亿吨;三里店馒头山石灰岩为县内该矿三大矿床之一;粘土矿已被县水泥厂开发利用。传统物产主要有核桃、柿子。近年来,魔芋、薯芋及名贵中药材成为当地部分村规模发展的特产之一。境内除位于苍龙山之首的丰阳塔和湖广会馆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有九子冢、馒头山山顶的坤元寺和西麓的太白洞等古迹。城关街道办地处城区,境内有G70福银高速、S203公路过境。近年来,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与县城整体建设同步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区基本建设已初具规模,人民广场、河南新村、南大街东西延、老街改造、西河新区、工业园区、体育中心、山阳中学新校区、翠屏山公园、县人民医院东迁等工程建设已建成或即将完工。镇通村、组公路总里程达260余公里,水电路讯等设施实现村村通、户户通,S203改线工程已开工建设,随着县城框架逐步拉大,十里-城关-色河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新的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并在不断发展延伸。
2.十里铺街道办:位于山阳县城东六公里处,属城乡结合部,东临高坝店镇、南依天竺山镇、西接城关街道办,区域面积146.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92亩。由原十里铺乡和王庄乡合并改为十里铺镇,以古驿站“丰店铺”得名,2015年3月更名为十里铺街道办事处。现辖11个村、4个社区,100个村民小组,7524户29142人,其中农业人口28356人。2014年经济总收入496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92元。辖区内主要农特产品有蔬菜、核桃、板栗、木耳、香菇、水果;中药材有薯芋、黄芩、杜仲、天麻、丹皮等;矿产有铁、锌、金、煤、石棉、大理石、钾长石等。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农业由过去耕作粗放型向耕作集约型高效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推广间作套种、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垄沟栽培、配方施肥、良种统繁统供等增产措施,实施无公害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园建设,设施农业建设、扩种经济作物等增效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基本形成高产、高效格局。该街道办“药、果、畜、菜、特色农产品、劳务输出”六大主导产业具有较明显优势,截止2014年底,实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10个、农家乐项目重点村1个,养鸡项目和粮食加工项目示范村2个,中药材、养鸡、蔬菜、劳务输出项目推进村6个。境内有规模以上涉农企业必康制药有限公司和天之润生物有限公司等。投资环境比较宽松,城区供水水场、山阳县社会福利中心、山阳县人民医院、亿联公司等企业和单位已在境内落户,西北农林科技研究院在郭村建立核桃良种基地,西北有色金属勘测研究院在王坪探金多年,成效显著。
3.高坝店镇:位于山阳县城以东,银花河上游。镇政府驻高坝街村,距县城20公里。古称高妈店,因高姓大妈在此开店而得名,由原高坝店乡、黄土凸乡、过风楼乡合并而成,2014年底,撤双坪镇并入高坝店镇。镇域面积252.96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131个村民小组、1.1万户4.1万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971元。交通便利,郭山公路穿境面过,为县内福银高速进出口之一。境内农作物两年三熟,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洋芋、大豆次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核桃、板栗的种植和丹参、二花、五味子等中药材的生长。境内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西沟金矿、武家沟钒矿、鹘岭沟铁矿等;旅游资源有石桥双乳秀峰、黄龙洞古寨、太子沟湘子洞及清代四川布政司程豫故居等。现镇区由过去一条马路街道变为四纵三横两环线,五龙新区、蓄水成湖、高坝大道、老街整治、民居改造、休闲广场、污水处理厂、社区服务中心、中心广场、渔塘小游园等项目已完工或即将建成。近几年该镇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发展农业产业,以金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壮大,香菇、肉鸡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4.天竺山镇:位于山阳县东南部,地处鹃岭南麓,距县城38公里,东临法官镇,西连板岩镇,南接南宽坪镇,北依高坝店、十里铺街道办。原名长沟乡,因境内长沟河得名,2011年因境内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竺山森林公园更名为天竺山镇,镇政府驻天竺山镇长沟街社区。镇域面积151.7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76个村民小组、4256户17255人,其中农业人口16209人。耕地面积13158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34元。近几年,特别是自2010年7.23水灾之后,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下,天竺山镇立足于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大城镇灾后重建力度,着力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主导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同步推进,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引进金矿探采、生猪养殖、食药用菌、酒店建设等项目5个,招商引资总额达到1600万元,累计新发展私营企业3家,个体工商户40户,专业合作社5家;通过引导示范和带领帮扶,建立了以“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核桃、板栗、食药用菌、养猪养鸡、中药材、农家乐为特色的主导产业发展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教育、文化、卫生和广播电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12年,该镇被命名为市级卫生镇,在全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观摩中排名第六、重点镇建设观摩排名第二;2013年被命名为县级文明机关;2014年被评为省级生态镇。该镇资源繁多,硫磺、金矿等矿产储量丰富;有珍稀植物200余种,中药材500余种,动物40余种。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有冰臼群和第四纪冰川地质、奇观三里峡、七里峡;古迹有朝阳洞、罗汉洞、太阳洞等20多处;还有闯王殿、铁石殿等多处景观;特别是境内的山阳最高峰天竺山,崔嵬而奇险,既有华山之峻险,又有黄山之奇幽,素有“秦岭奇观”之称,是山水秦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天竺山为中心形成的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山阳县乃至商洛市重要的旅游风景区。
5.两岭镇:位于山阳县东北部,距山阳县城46公里,地处流岭深山。东与中村相邻,北依流岭和商州接壤。两(岭)洛(峪)公路、两(岭)孝(义)公路穿境而过。全镇辖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562户10649人,镇政府驻两岭社区。2002年乡镇撤并时由两岭乡和马鹿乡合并为两岭乡,2011年更名为两岭镇。镇域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64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65元。两岭镇资源丰富,有板栗、核桃、柿子及多种野果。该镇以农业和林业经济为主,农民多以种植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板栗、核桃、柿子、漆籽、木耳、香菇等。牧业以养猪为主,药材以天麻、黄芪、黄芩、桔梗、板兰根、猪苓为主。特别是街道村地势较高,适合核桃生长,此地产出的的核桃仁饱味香,为大众所喜爱。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该镇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呈现出一大批绿色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6.中村镇:位于山阳县城东40公里处,区域面积147平方公里,由原来中村、洛峪、洪河寺三个乡合并而成。辖2个社区、13个行政村,101个村民小组5687户22402人,耕地面积1.4万亩。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兼畜禽养殖、药材和食用菌种植。2014年粮食总产值3548吨,农业产值1815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88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22元。境内交通比较便利,主要乡村公路有中西路、两洛路、中洪路,县道山郭路穿境而过,是通往山阳、丹凤、商州、商南、湖北等地的交通要道。良好的交通环境,促进了该镇商贸业的发展。境内商业网点密集,成为山阳县东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中村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钒、金、铜等矿种,其中钒矿资源储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钒都。该镇近几年以“药、果、畜、菌、菜、劳务”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药业种植大镇,并依托两个集贸市场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将柿子、木耳、香菇、魔芋、腊肉、土鸡蛋、挂面、九眼莲等传统农畜产品逐步推出山阳,推向全省乃至全国,全镇产业发展逐步趋向规范化和规模化。该镇民俗文化活跃,中村社火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远近驰名,曾多次作为观赏节目在省市县多地演出。中村纯手工挂面采用本地小麦磨面,纯手工制作,以其面劲易熟,入口爽滑,绿色天然,享誉省内外。境内还有莲花台、狮子山等颇具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等民生工程的实施,中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品味逐步提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7.银花镇:位于山阳县东南部,东北与丹凤接壤,西南与山阳县中村镇、王阎镇毗邻,银(花)照(川)、山(阳)郭(商南郭家村)公路交汇于银花河大桥,是山阳、丹凤、商南三县的交通枢纽。镇政府机关驻地银花社区,距山阳县城48公里。辖2个社区5个行政村,3727户14712人。镇域面积87.5平方公里,气候适宜。耕地平坦肥沃,面积9282亩,主要分布在银花河两岸,有旱涝保收田近两千亩,是山阳粮食主产区之一。该镇资源丰富,松、花粟等林木量大质优;五味子、金银花等药材,商芝、刺嫩芽等几十种山野菜,猕猴桃、野刺梨等十多种山野果皆随处可见;已探明钒、铁、石灰石、金等各类矿藏14种,其中钒矿储量120万吨以上;传统物产主要有核桃、板栗、油桐、柿子、龙须草、木耳、香姑等。境内商洛河、响东河、五色沟、梅子沟等沟峪风景秀丽,亦具旅游开发价值。该镇近几年打造了以畜牧养殖、手工挂面、中药材、特色农产品、商贸服务等为主的“一村一品”产业品牌,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突破。2014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4229.36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6335万元,工业总产值实现48479.3万元,劳务收入65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70元。
8.王阎镇:地处山阳东南部,东接商南,北连丹凤,西、南分别与延坪镇、西照川镇相邻。镇政府驻双河村,距县城95公里。解放初设“王仙坪”和“阎家川”两个乡,合并之后,各取第一字,故名“王阎”。1950年始设乡政府,1956年和1997年分别撤销口头坪乡、鱼洞乡并入该乡;2011年更名王阎镇,2014年底,撤天桥镇并入该镇。现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3356户13187人,其中农业人口12853人。镇域面积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6万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28元。境内有县道天(桥)王(阎)公路穿境而过,与公路干线、支线交汇,东通商南县,北达丹凤县。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地理及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食用菌、药用菌、天麻、木耳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该镇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为山阳县生态环境最好的镇。境内有丰富的动植物及矿产资源,有五味子、连翘等野生中药材50余种,林麝、草鹿、果子狸、野猪、金鸡等野生动物上百种;马齿苋、水芹菜、野刺芽、猕猴桃、八月果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野菜野果数十种;矿产主要为钒、重晶石、米黄玉、铁、金等,钒地质储量5千万余立方米,可采储量为2千万立方米。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有“三潮水”(每日早午晚定时出水3次)、石柱山(颇有“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之意味)、红笼山、穿心洞、蜡烛山等,特别是自然形成的喀斯特地貌黑龙洞和黄龙洞,洞内奇观异境,怪石林立,水流交错,开发价值很高;暖水川温泉一年四季恒温30度,周围群山环绕,空气清新,极具开发潜力;天桥河、姬家河河谷及两岸沟峪壁立千仞,峰回路转,山环水绕,古树参天,更是旅游开发宝地。
9.西照川镇:位于山阳县东南边陲,南与湖北郧西县接壤,东与陕西商南县毗邻,距县城11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鸡鸣两省三县”的边陲山区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镇由原西照川乡、龙山乡、晏马乡合并而来。2014年撤石佛寺镇,将黄泥河村、碾子坪村、太阳关村和石佛寺社区并入西照川镇。镇域面积211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4884户、17866人,其中农业人口15000人。境内耕地面积20445亩,2014年末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60元。该镇土地资源丰富,主产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红薯、洋芋。矿产有重晶石、水晶石、大理石、米黄玉等,其中米黄玉石矿储量达到7400万立方米,储量之大在全国屈指可数。当地盛产天麻、核桃、木耳、金银花、板栗、猪苓,黄姜等。西照川镇生态环境优美、绿色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劳作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粉条加工、魔芋加工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艺品。其中,照川手工粉条、照川魔芋豆腐等特色无公害产品享誉一方。近年来,照川人民紧紧抓住党的好政策,大力发展名贵中药材种植,猪苓、白芨、苍术等名贵中药材正日益步入专业化、产业化的快车道。该镇交通便利,除有山(阳)照(川)公路通县城外,亦有通达湖北郧西公路。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山石景观、河潭景观、植物景观等三类20余个景点,主要集中在龙山干沟和沟口。西照川镇红色文化、秦楚文化交相辉映,因地处天河西线上游,七夕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行走于照川,散布于各地的各种地名、流传于街头巷尾的民间故事、广为传唱的独特民歌以及桌面上多种特色小吃,无一不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七夕文化气息。特别是原龙山乡织女仙姑洞峡谷,九曲回肠,溪水奔流,奇峰幽径,林木森森,瀑布溶洞群布,寺庙道观密集,且处处都流传着动人的七夕传奇。这个极具开发潜力的边远山区镇,有望在未来借力湖北郧西县七夕文化旅游开发,共同打造陕西-湖北七夕文化圈,使“牛郎织女”经典民间故事在这里大放异彩。
10.漫川关镇:位于商洛市山阳县东南部,地处金钱河一级支流的靳家河口,西临南宽坪镇,北与法官镇、延坪镇毗邻,南与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接壤,镇政府驻地闫家店社区,以地貌广大水域宽阔而得名。由原漫川关乡、万福乡、同安乡、莲花池乡、松树坪乡合并而成。2014年底撤石佛寺镇,将板庙村、康坪村并入该镇。镇域面积25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3个社区,117个村民小组、31500人,其中农业人口27986人。2014年末镇域经济总产值4.6亿元,人均纯收入9344元。该镇已被定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陕西边陲商贸重镇,山阳县副中心镇,是山阳县的一个千年古镇、历史名镇、边贸重镇、旅游强镇,素有陕西“南大门”之称。该镇历史悠久,南宋时,是宋金双方反复争夺的迂回战场;明清两代,是驰名的水旱码头,亦是陕鄂豫蜀物资交流重要集散地之一。境内有山(阳)漫(川)、山(阳)郧(西)、漫(川)照(川)、黄(土凸)漫(川)公路,福银高速G70穿境而过,省道203、县道黄漫路穿村过镇,交通十分便利。该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南北主要粮油作物都适宜生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甘薯、豆类次之;传统物产柑桔、茶、油桐等亚热带植物分布广泛,数十种中药材均有生产;经济林种主要以核桃、板栗、油桐、柑桔为主,经济作物有芝麻、绿豆、魔芋等。该镇近年来大力实施“药业兴镇、工业强镇、产业富镇、旅游活镇”战略,基本形成了畜、茶、果、林、药、商、劳务和旅游八大主导产业,以金川、康立公司为龙头的皂素加工企业带动全镇中药产业迅速发展。该镇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山阳八景”之一的太极环流、金靳交汇、犀牛望月、三官镇白虎等自然景观古老而独特;明清兴建的船帮会馆、湖北会馆、武昌会馆、骡帮会馆,武圣宫等建筑物今被列为保护文物;“板铺门”、“石子路”展现了漫川关的秦风楚韵;漫川关战斗遗址、烈士陵园、上关县遗址等革命纪念地,使漫川关镇饱浸着浓郁的红色文化;天主教堂、伊斯兰教堂、武圣宫、一柏单二庙、三官殿等佛道教寺院,千年丹桂、藏经洞、朝阳洞、蛮王洞、孟良寨、娘娘庙、地藏殿等名胜景点无不蕴含着动人的故事和传说;特色美食“漫川八大件”,聚秦楚之风味,汇秦巴之文化,菜名讲究,做工精细,闻名遐迩;地方特色文化“漫川大调”,曲调温婉缠绵,已于2011年被列为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由于漫川关镇与县域内天竺山、月亮洞、湖北武当山景区相连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旅游黄金线路,旅游业在该镇三产中的比例日益加大。近几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漫川关镇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正在建设之中的水上乐园小河口、水码头村占地1300亩集悠闲观光、采摘体验、生态循环产业等为一体的优源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园,即将完成建设的前店子村西北最大的私家园林博物馆——漫川人家和商洛首家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园——鼎盛源现代农业园区,将进一步提升漫川关镇旅游文化内涵与魁力,推进旅游名镇建设。
11.法官镇:位于山阳县东南部,西南邻漫川镇,北接天竺山镇,距县城48公里,镇政府驻地姚湾村姚湾组,由原法官乡、碥头溪乡、两岔乡合并而成,因古庙“法官庙”而得名。镇域面积109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3369户13394人。总劳力5617人,总耕地面积10679亩,2014年粮食总产量4318吨,人均产粮32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8160元。主要河流有两岔河、靳家河两大河流,全镇80%的村民居住在两河流域两岸,境内有银武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辖区内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兼种红薯、杂豆、九眼莲、茶叶、核桃和板栗并形成特色优势。近年来,法官镇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紧扣“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三大主题,大力实施“美丽法官、产业法官、特色法官”战略,狠抓集镇建设、优势产业发展,着力在常规工作上上档次、在重点工作上求突破、在特色工作上闪亮点,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九眼莲种植”三大工程,陕南移民搬迁安居工程进展顺利,九眼莲规模化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镇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现境内有个体工商户41家,私营企业2户,农业专业合作社3家,立体农业示范户10户。古建筑法官庙和太平山上清初修建的祖师庙、碑石,以及近年来建设的美丽乡村使法官镇蕴藏着极大的乡村旅游潜力。
12.延坪镇:位于山阳县东南部,东西南北分别与王阎镇、银花镇、中村镇、法官镇、西照川镇相邻。镇政府驻地白沙村街道,距县城68公里。镇名由清初阎家坪演变而来。1950年2月建立延坪乡人民政府,1997年4月和2011年3月分别撤马家店和西泉乡并入该乡后改为延坪镇。境内有山(阳)漫(川关)公路、法(安)延(坪)公路和银武高速公路过境,交通方便。镇域面积189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3266户12728人,全镇耕地14005亩,人均1.1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100元。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主要从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及家庭养殖。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豆类、薯类次之。经济作物以茶叶、黄姜为主,杜仲、板栗、猪苓、魔芋等特色产业亦有一定规模,延丰牌和延青牌茶叶畅销各地。境内生态环境优良,主要河流靳家河无工业排污污染,水质良好,常年恒温,为淡水养殖宝地,现已发展中华鲟鱼水产养殖厂2个。该镇矿产资源有金、铁、钒、重晶石等,其中钒储量较大,与中村钒矿同属一脉。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白龙洞,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棵千年古榔树,据考有两千年树龄,已列入县级重点文物进行保护;位于原西泉乡政府大门东南部的龙洞沟峡谷,沟长约1.5公里,有二龙戏珠、龙洞瀑布等9处自然景观,极具开发潜力。
13.南宽坪镇:位于山阳县城东南65公里处,南与湖北郧西县槐树乡毗邻,北倚天竺山,东西与漫川关、板岩镇接壤,由原双坪乡、湖坪乡、洞沟乡、银厂乡、安家门乡合并而成,镇政府驻下坪村。镇域面积230.1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4649户18218人,其中农业人口17518人,耕地面积18180亩。203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201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480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63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63元。镇域内自然资源丰富,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居全县之冠,盛产茶叶、板栗、核桃、油桐等,中药材有五味子、连翘、杜仲等。该镇近几年大力实施“项目兴镇、产业强镇、旅游活镇”战略,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陕南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镇区框架进一步拉大,环境明显改善,茶叶、油桐、板栗、花生、土鸡蛋、蜜桔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初具规模。该镇水资源十分丰富,县域最大支流金钱河流贯全境,已进行梯级开发。该镇也是山阳旅游资源富集的镇之一,镇政府所在地下坪村有新石器时代“后村遗址”一处,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厂沟峰岭交错,形成数十道石门,有“山重水复”之感;山南村有千年以上银杏树一棵,直径1.6米,树高50余米,树冠占地约5亩;老林村有清代建的关帝庙,庙侧一古橡树已有数百年树龄;已开发的夹石峡、百潭谷、黑龙潭、金钱河漂流等景点和正在开发的黑龙谷风景区与月亮洞景区相互辉映,将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14.板岩镇:位于山阳县西南部马滩河中游,东临天竺山镇、十里铺镇,南依南宽坪镇,西接户家塬镇、杨地镇,东北临色河铺镇,北临城关镇,镇政府驻地庙台村,距县城37公里。由原马滩、板岩、北沟三乡合并而成,因境内板岩寨而得名。境内有板(岩)长(沟)公路色漫公路相接,冷(水河)安(家门)路,板北公路,构成县境旅游环线。镇域面积224.7平方公里,辖14个村(社区),105个村民小组、6353户23896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7.5%。耕地面积34830亩,2014年全镇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699元。该镇传统物产主要为核桃、板栗、柿子等。中药材有薯芋、柴胡、西洋百合等数十种,其蘑芋种植为全县重点镇之一。农业以种植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甘薯、马铃薯、水稻、大豆次之;经济作物以蘑芋、薯芋、花生、油菜为主。近年来,该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快速发展,“一村一品”顺利推进,确立了“药业兴镇”战略,以丹参、五味子、连翘、柴胡、西洋百合为主的中药材达到9350亩;畜牧业由传统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品种单一型向优良品种综合型发展,鸡、猪、牛、羊等畜牧产业初具规模。该镇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石灰石矿为主,矿带面积达30平方公里,此外还有煤矿点和石膏矿点。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有云盖寺遗迹、杨三姐洞、桃花洞、白水河等,县志载“白水河”云:山之阴,有流水飞出,灿若珠玑,颇似庐山瀑布。实地观之,在河床之上150米的陡峭山岩上“射出”碗口粗一股洁净泉水,日夜不息腾流,时有晓阳、夕照映现五彩虹桥,极具观赏价值。
15.色河铺镇:位于山阳县县河下游,镇政府机关驻色河铺社区西街,距县城15公里。旧时此地有街铺,得名水合铺,日久演变为色河铺。1950年2月,建立色河铺乡人民政府;1997年4月改为色河铺镇;2014年底,撤元子街镇并入该镇。山(阳)镇(安)公路穿镇而过,与色(河铺)——小(河)、峪(口)——峒(峪寺)、色(河)——漫(川)等公路在境内形成六字型公路主干线,是镇安、柞水两县以及山阳县城以西各镇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素有“山阳西大门”之称。镇域面积232.53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113个村民小组、6473户24096人,其中农业人口23321人。耕地面积26805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151元。 该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畜牧、商贸业为辅的农业化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马铃薯、甘薯、大豆次之。经济作物以大豆、魔芋为主,近年来沿县河两岸兴起种植大棚蔬菜热潮,以九眼莲、板粟、核桃、食用菌为重点的主导产业迅速发展。2014年九眼莲种植基地达1000亩,直接经济收入900万元。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药业发展迅速,以丹参、葛根、朝鲜藓为主的药材面积发展到千余亩。畜牧业以养猪、羊、牛、鸡为主,畜牧禽业年收入占农民年纯收入的50%以上。该镇陆家湾村栽培莲藕的历史十分悠久,特殊的水土和气候等自然环境造就了这里独一无二的“九眼莲”品种。因其色白、肉厚、香美、脆甜、食后无渣,素有“色白质脆味香甜,好菜就数九眼莲”的美誉。境内矿产有金属铜、铁、铅、锌、金、铀矿,非金属矿为石灰矿,以石灰石储量最为丰富。名胜古迹有建于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的古寺塔,位于色河铺镇庙沟脑,塔为5级,青石雕成,通高4.5米,下围1.8米。图饰:一层为顽童,二层为鼓纹,三层为罗汉,四层为菩萨,五层为花卉,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洞,地处赵家垣村小路沟脑。高度50米,洞深15米,宽50米,洞口呈椭圆形,洞内庙宇为清代石砌拱顶建筑,分中殿与偏殿,洞顶石层嶙峋,蔚为壮观。
16.杨地镇:位于山阳县西南边陲,地处郧岭支脉。东连南宽坪与板岩镇,西与镇安县毗邻,北抵户家垣镇,南接湖北郧西县,镇政府位于龙潭社区,距县城77公里。该镇由原合河、杨地、白马塘三乡合并而成。主干线公路有户(垣)杨(地)公路,安(门)合(河)公路,现杨地至镇安、杨地到湖北公路也已通车,交通日趋便利。镇域面积187.1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82个村民小组、5338户21895人,其中农业人口21282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105元。近年来,该镇通过“劳务带动、项目带动、城镇带动”三大举措,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药业和旅游业;通过积极争取各级投资,交通、电力、水利、小城镇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为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镇域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该镇由于地层、岩性和所受地质作用及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特色各异的溶洞景观和矿产资源;由于在山岭的夹隙里,从而形成高山矮岭,丘陵相依的地形特征,组成了山地、河谷川地、坡地等复杂的山地地貌。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位于后荫村店垭子组的鄂陕特委、鄂陕游击司令部驻地遗址一处;有已开发的有被誉为“西北第一溶洞”的月亮洞、集山寨姓氏文化与峡谷风光于一身的天蓬山寨;具有九十九个凸、九十九个凹独特景观的海螺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已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山阳县旅游开发重点项目。该镇气候宜人,风光秀美,宜林面积大,水力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17.户家塬镇:位于山阳县西部,地处镇安、柞水、山阳3县交界处。东连板岩镇,南接杨地镇,西邻镇安县灵龙、柞水县柴庄,北依本县小河口镇、色河铺镇。政府驻地户家塬村,距县城40公里。1997年4月,撤销九甲湾、赛鹤岭、户家塬乡合并建立户家塬镇;2011年4月和2014年底分别撤销黄龙乡和牛耳川镇并入该镇。山(阳)镇(安)、户(家塬)柞(水)公路于此相交,交通便利。镇域面积248.9平方公里,辖19个村(居),150个村民小组、11033户37113人。耕地面积39840亩,金钱河由西北向东南穿境而过,形成河谷川地,土地平整肥沃。该镇农业以种植为主,粮食作物主产小麦、玉米、水稻、洋芋、红薯及豆类;中药材有天麻、猪苓、二花等数十种。特产有核桃、柿子、樱桃、花椒、板栗等。2014年农、林、牧、渔总产值212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1元。该镇为小城镇建设市、县级重点镇之一。境内有九湾、户家塬、牛耳川、黄龙4处集市,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发展基础较好。近几年该镇立足打造山阳县西部中心镇和小康经济强镇目标,围绕“一心”(主街商贸综合性中心)、“两轴”(东西向的户塬主街和南北向的富民路、民乐路两条街道)、“一带”(金钱河生态观光带),“四片区”(三片居住区和一片工业区)的规划格局,加快配套设施和移民小区建设,镇村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发展日趋繁荣。
18.小河口镇:位于山阳县西北部,东南和本县色河铺镇相邻,西北与柞水县张家坪乡、商州市砚池河乡接壤。镇政府驻地小河口街道村,距县城32公里。由原小河口、二峪河、马家山、袁家沟乡合并而成,因地处袁家沟与小河交汇口得名。镇域面积222.9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37个村民小组、5824户21671人,其中农业人口21390人。耕地面积19247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75元。通过狠抓劳务、林果、畜牧、中药材等产业,该镇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境内资源丰富,有野生中药材500多种,已开发利用的有200多种,目前已发展中药材2万亩,主要有丹参、杜仲等;有林地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以核桃、板栗、柿子为主的林果面积8.1万亩;探明的矿产有30多种,主要有金、铜、铁、铅、煤等有色金属和重晶石、白云石、石灰石等非金属。目前境内矿产企业4家,小河铜矿、黑沟铁矿、富毅铁矿、瓦沟金矿以铜、金、银、铁等采冶业及其配套深加工业为主发展工业,形成以工哺农,以工促商,带动当地二三产业发展;有大仙洞、关帝洞等自然景观数处。小河口镇红色文化丰富,在革命战争年代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是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和袁家沟口战斗遗址一处,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袁家沟口烈士陵园、鄂陕边区苏维埃纪念碑各1处,红色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二)市级以上部分涉农龙头企业简介
1.山阳县金川封幸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省级):创建于2001年,是一家以黄姜为原料生产黄姜皂素、淀粉、纤维素等产品的陕南循环发展示范企业和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注册资本3000万元,占地145亩,公司下设办公室、财务科、基建科、供销科、安环科和生产车间,有员工200人,其中管理、技术人员39人,有生产车间16个。为解决皂素加工环境污染问题,促进黄姜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不受污染,从2006年开始,由省环保厅牵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与企业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科研攻关,2008年建成了年产100吨黄姜皂素清洁生产示范项目,通过专家评审验收。2010年实施技改扩建到300吨,配套建设了日处理1000m3污水处理站,2012年通过评审验收;同时续建700吨皂素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使产能达到1000吨,生产线达到自动化。该项目的实施,解决了黄姜加工环境污染问题,使煤、电、水、酸、油的消耗量降低80%以上,产品由单一的皂素增加到淀粉、纤维素等,生产1吨皂素可回收纤维素19吨、淀粉17吨,每吨皂素降低成本约5万元,主要污染物COD减排90%以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既实现了达标排放,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专利4项。同时,公司采取“公司+科技+农户+基地”的运行模式,先后在漫川、法官、照川、宽坪、户塬等周边镇建立订单药源基地5万亩,带动当地6万多户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
2.陕西康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省级):成立于2013年6月,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门从事中药饮片的制药企业。公司现有员工4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8人。公司是在原龙山药业的基础上重新组建而成的。在收购龙山药业公司后,增资200余万元,按照新版GMP标准进行改造和扩建、增加设备15台(套),年产中药材、中药饮片1200吨。在硬件配备方面,选用国内先进制药设备,严格遵守国家质量标准,配备相应的中药饮片常规检验的设备、对照品、标准品、试剂及检验仪器;软件方面建立了以GMP为基础的管理系统,内函盖生产、质量、物料、工程设备、验证、卫生、销售、人力资源及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经过培训上岗的操作员工及富有销售管理经验的销售团队,能够将GMP要求贯彻于全过程。
3.陕西天元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省级):改制于2009年12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以服务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为主,集魔芋种植、加工、科研开发和贸易服务于一体的魔芋专业加工股份制民营企业。现有职工158人,已于2012年10月建成年产2000吨魔芋精粉生产线两条,2014年5月建成魔芋休闲食品生产线、膳品魔芋宴酒楼、物流配送贸易公司各一个。全县发展魔芋基地1.5万亩,一个现代生态农业科技产业链初步形成。公司达产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实现利润2000万元,上交税金12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00人,同时可带动全县1000户4000人脱贫致富。达到户均增收2000元,人均增收500元,成为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公司目前正在申办自营进出口权。并通过ISO9001、ISO14001、HACCP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天元隆牌”精粉已获著名商标。“天元隆牌”魔芋系列健康食品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杨凌农高会科技成果“后稷奖”。公司先后荣获了“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市级以上规模企业、商洛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中国园艺魔芋协会优秀单位”,市质监局授予“食品安全放心企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洛市分行授予“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产品销售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深受广大客商青睐。
4.陕西智源食品有限公司(省级):成立于2000年8月,注册资金320万元,是集科研、生产、贸易于一体,主要从事核桃系列产品开发、生产,兼营其它林特产品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拥有国内先进技术设备的核桃系列产品生产线,核桃软糖500吨,核桃酥糖100吨,核桃油50吨,琥珀核桃仁10吨,金银花茶10吨,纯净水10000吨。公司占地8.4亩,现有职工186人、大专以上学历44人、中专4人,其中技术人员12人,拥有独立自主的生产、销售权。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919万元,其中:流动资产96万元,固定资产979万元,总负债202万元,所有者权益1717万元。近年来,公司以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为宗旨,通过集资入股、社会融资等办法筹集流动资金扩大生产,并与陕西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等科研单位合作,研制开发了核桃系列产品,主要有“博汇牌” 核桃粉、核桃软糖、核桃酥糖、核桃油、琥珀桃仁、金银花茶等,改变了以往产品单一的弊端。公司生产的核桃系列产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老幼皆宜,“博汇牌核桃粉”、“博汇牌核桃软糖”荣获第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后稷金像奖”。“博汇牌金银花茶”荣获首届陕西省茶叶协会推荐饮品。核桃软糖、核桃酥糖、金银花茶2005年2月被评定为“国家合格评定质量达标放心食品”。2006年3月“博汇”牌核桃软糖、核桃酥糖、琥珀桃仁、金银花茶、核桃油被确认为中国优质食品。公司2007年被市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08年被商洛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授予“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同年获得AAA级企业。目前已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核桃软糖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公司始终坚持“质量兴业、务实求新”的发展原则,用不同的产品,多样的包装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靠诚信、求实、向上的拼搏精神使公司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攀升,产品销量不断递增。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多万元,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龙头企业。
5.陕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市级):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由新沂必康新医药产业综合体、陕西北度、深圳创新投资、上海萃竹、北京阳光融汇、华夏人寿共同投资设立的(注册资本10.835亿元人民币)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目前拥有武汉五景药业生产基地、陕西商洛的山阳生产基地、必康制药江苏生产基地、宝鸡必康嘉隆生产基地、西安必康嘉隆制药生产基地、西安必康制药集团生产基地、西安必康心荣药业等先进符合新版GMP认证的生产基地。陕西必康医药产业园位于山阳县十里街道办事处十里铺村,是一家从事生物医药加工、中药材储备、信息交易平台建设为一体的专业园区。园区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占地150亩,已建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软膏剂、口服液、糖浆剂、注射剂等通过GMP认证的生产线15条和年产5000吨中药材中间体提取生产线一条。1-7月份累计实现产值14.2亿元,上缴税金1.63亿元。二期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20亿元,迁建4家药厂,新建16条全自动制药生产线、物流仓库和饮片加工厂,配套建设质检楼、专家楼、职工活动中心等设施,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目前1-2号厂房、物流仓库、饮片加工厂主体建成,厂区管沟铺设完成,正在进行室内净化和设备安装。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10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三期项目征地1680亩,投资50亿元,新建国家级中药材储备库及信息交易平台,开展中药材收购、加工、储备、交易,项目建成后收储中药材50万吨,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利税20亿元。项目主要特点:一是产业链条全。公司依托全球先进科技资源,汇聚行业的高端理念与行业精英,已发展成为集原料药、中成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剂、疫苗研发、健康产品、健康饮品生产和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二是融资渠道广。今年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完成了对江苏九九久生物科技公司、武汉五景药业、西安交大药业等7家制药企业的并购。三是市场知名度高。荣登2015年“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第21位,通过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今年4月获得中国医药物资协会颁发的“中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奖”。
6.山阳县家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市级):2012年4月入驻县域工业集中区,占地35亩,项目总投资3.14亿元。是一家以核桃科研、核桃系列产品开发及山野菜深加工为主的民营企业。为保生产、扩大市场占有率,公司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企业完成了进出口业务认证、国际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安全管理分析认证;二是在石佛寺镇建成4000亩核桃产业示范园,带动全县核桃产业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三是在西安成立销售公司,与省内外多家大型超市签订了销售合同,在沃尔玛、人人乐、万达、华润万家等超市均有该公司核桃系列产品销售。项目达产达效后,年可加工核桃仁5000吨,休闲食品及果蔬400吨,新增系列产品6大类11个品种,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2.6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00余个,实现户均增收1200元。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山地绿色食品”品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该项目有3个特点:一是核桃深加工能力西北最大;二是核桃八宝粥、易拉罐生产填补了西北五省食品工业空白;三是真空、低温琥珀桃仁加工技术国内首创。
7.陕西天之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级):是一家从事丹参、苦参、绞股蓝、葛根等药用植物中间体提取的民营科技企业。该公司万吨中药材中间体提取循环产业项目,位于县域工业集中区,占地55亩,总投资3.8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2.35亿元,建设8条中药材中间体提取加工生产线,已于2013年9月建成投产。二期投资1.5亿元,综合利用中药材提取过程中的废渣、养殖禽畜的粪便及其它废弃物为原料,建设年产5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同时利用厂房屋顶,建设1MW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目前有机肥项目设备已订做,厂房建起;光伏电站建成并网。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消耗道地中药材2万吨,加工中间体3700吨,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利税1.56亿元,解决就业340人。该项目特点:一是依托科研院所,推动科技创新。公司与西安交大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长期技术合作,近年来成功申报实用新型技术专利6项,其中3项得到推广应用;研发的《连续逆流与阶段逆流相结合提取丹参酮ⅡA》新工艺,荣获商洛市重大科学技术创新一等奖;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确定为“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二是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农民增收。可带动药源基地建设1.5万亩,带动1.2万药农增收1.8亿元。三是坚持循环发展,实现提质增效。有机肥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废弃药渣和周边企业可利用废弃物、禽畜养殖粪便等原料,进行生物发酵,生产蔬菜、花卉、果园专用有机肥料。生产用水通过功能水池处理,达到废水零排放,实现循环利用;太阳光伏电站,年可发电120万度,节煤260余吨,减排CO2及其他有害气体1360吨,形成完整的清洁生产循环产业链。
8.山阳县锦钰油脂有限公司(市级):成立于2008年5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一家集农副产品和桐油生产加工及购销、仓储、专业营销、酒店经营于一体的多元化民营企业,下设桐油加工厂和锦钰酒店两个分支机构,现有员工48人,其中管理人员12人,专业技术人员10人。 为了充分利用商洛及周边地区桐籽量大质优的资源优势和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扩大生产规模,企业2014年7月入驻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年产3600吨桐油加工生产线新建项目和年产8000吨菜油加工及储备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908万,占地15.42亩,总建筑面积5600㎡,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桐油加工生产线1条,食用油加工生产线1条,油脂分装生产线3条。建设工期24个月,计划2015年1月启动建设,定于2016年12月底竣工。目前,该项目土地、立项、环评等前期手续已办理到位。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生产加工桐油3600吨、生产加工食用油8000吨,储备油脂5000吨。实现年销售收入2.68亿元、利税804万元,可增加就业岗位60个,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9.商洛金桃核桃贸易有限公司(市级):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主要从事核桃购销与加工,兼营山野菜等农副产品的民营企业。为充分发挥核桃资源优势和企业的带动优势,2012年3月公司入驻山阳县县域工业集中区,占地8亩,总投资5200万元,建设年产4000吨仓储物流中心项目。该项目于2012年12月建成运营。2014年,公司新上一条年产300吨菜籽油加工生产线,目前已建成投产。公司采用“基地-公司-市场”经营模式,与广大种植户签订供货协议,按保护价收购,确保农户利益和企业原料供应。项目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利税380万元,解决就业100余人。项目的实施,对于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0.陕西彬利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市级):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是陕西首家集葛根种植、加工、销售及系列产品研发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于2012年入驻县域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做大做强葛根产业,公司计划在县域工业集中区占地32亩,投资1.6亿元,建设葛根系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合作,采用干法加工生产工艺,生产葛根全粉、葛根保健油茶、葛根参宝、葛根营养挂面、葛根黄酒及葛根饮料等系列产品。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成品库、原料库、辅助材料库等,配套建设供排水、消防、供电、采暖等辅助工程。项目计划2015年10月正式启动建设,2016年12月建成竣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加工葛根全粉10000吨、葛根保健油茶300吨、葛根参宝300吨、葛根黄酒800吨、葛根饮料12000吨、葛根营养挂面50吨,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1.3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人。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山地绿色食品”品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1.山阳县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市级):是一家专门从事肝素钠系列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民营科技企业。其核心产品肝素钠,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和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液透析。产品已出口到日韩及欧美等4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司围绕打造中国一流、西北最大的肝素钠提取、研发、生产基地目标,抓住山阳县发展百万头生猪大县的战略机遇,建设8千亿单位肝素钠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2亿元,已建成生猪屠宰、肉制品分割、熟食加工、肠衣加工、肝素钠提取5条生产线,年可屠宰生猪50万头、加工肉制品6万吨,加工熟食2万吨,加工肠衣9200万米,提取肝素钠3636亿单位。年可实现产值25.5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利税1.5亿元。二期计划投资10亿元,占地150亩,建设低分子肝素提纯加工生产线,年产低分子肝素8000亿单位,依诺肝素钠注射液、达肝素钠注射液、那曲肝素钙注射液1亿支。同时,利用猪苦胆、猪毛、猪胰腺等原料提取胆红素、氨基酸、胰岛素等药物5000余公斤,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该项目的特点:一是科技含量高。公司先后与第四军医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组建了低分子和超低分子肝素技术研发团队。二是产业链条长。公司是陕西唯一一家能够做到从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肠衣加工、肝素提取、成品药研制到仓储物流、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企业。三是产业规模大。整个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利税20亿元。四是带动作用强。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全县及周边地区生猪养殖业和肉制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创业就业数万人,加快农民增收创收步伐。
12.陕西广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市级):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位于县域工业集中区,有员工560人。经营范围:畜禽种苗培育、孵化、屠宰加工、绿色植物食品研发生产,冷链物流、饲料加工、销售等,已形成“农户+公司+基地”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公司规划总投资9亿元,共用地408亩,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3.5亿元,在工业园用地94亩,建设日屠宰1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生产线现已试产,6000吨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冷库已建成,年产16万吨生物蛋白复合饲料厂、3000吨肉鸡系列产品深加工厂房在建,科技楼在进行装修。二期计划2017年起投资5.5亿元,建种鸡厂、鸡苗孵化厂、肉鸡养殖复式示范大棚,发展专业养殖500户、林下散养生态肉鸡100户,扩建日屠宰15万只的规模。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16.4亿元,利润86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约2000个,产业链带动就业近1万个,有利于推进山阳县肉鸡养殖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在使山阳成为秦岭山地肉鸡产业研发基地中心、带动农民依靠产业致富、促进山阳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3.陕西意发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饲料种植、牛羊生态养殖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有机肥加工、光伏发电、科技研发培训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占地65亩,注册资金8000万元,现有员工80人。该公司投资兴建的意发生态养殖园区位于户家塬镇尹家湾和牛耳川村,流转租用山坡地荒地5000余亩,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万头牛羊养殖厂、4000亩饲草种植基地、5000吨青贮饲料池和万吨饲草加工厂、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屠宰及牛羊肉深加工厂、光伏产业园、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科研培训中心和10个专业合作社。项目总投资3.5亿元,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计划投资1.5亿元,2015年底前主要完成标准牛羊圈舍50栋、有机肥厂、冷库以及牛羊肉深加工食品厂等建设内容;二期计划投资2亿元,2017年底前主要完成牛羊屠宰、冷链物流、肉制品深加工及科研培训中心等建设内容,同时组建产业集团公司,实现网上交易。项目预计2017年底可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建成后可实现年出栏肉牛1万头、肉羊10万只,销售收入2.3亿元,同时辐射带动全县肉羊肉牛养殖户1000户,发展饲草种植户1.2万户,帮助农民牧业增收1000元以上,并间接带动全县运输、旅游、餐饮服务等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园区目前已进回牛的品种有:秦川牛、西门塔尔牛、鲁西黄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黄牛等。玉米秸秆青储目前在山阳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一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二能减少农户燃烧秸秆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及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三能作为资源兴牧、富民、增效,四能确保产业合作社及养殖户有稳定的饲料保证,五能将废品再次利用转化为财富。作为秸秆产业的打造者,该公司一直致力于学习先进技术及经验,立志要以“诚信为本、科技兴企、厚德立任”的理念,不断为山阳畜牧业发展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