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概况  工作动态  三农工作  调查研究  改革动态  互动交流 
站内搜索:
 
  调查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山阳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研判和思考
2015-10-15 11:15 张宏斌  原创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庄严承诺。建成全面小康山阳,也是45万山阳人民的期盼,全面掌握山阳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情况,清醒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对于指导山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我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基本成效

一是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我县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续跃上新台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2014年我县生产总值完成95.51亿元,同比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06亿元,增长2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6亿元,增长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3亿元,增长29.5%;财政总收入5.09亿元,增长12.9%,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增长20.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结构由上年的18.7:49.1:32.2调整为17.3:51.52:31.18,二、三产业比重达82.7%,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农业规模化经营持续扩大,现代农业持续增效,建成8个现代农业园区,新启动12个现代农业园区;以园区经济为抓手,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出台促进工业化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一区五园”和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三产,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形成了农业结构向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旅游三产加快发展的新格局。我县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先进县和陕西省工业增长速度前10名等荣誉称号。

二是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县坚持把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加居民收入,提升社会就业质量,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43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7380元,增长14%,城乡居民收入比3.33:1;城镇新增就业29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1%;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5平方米,恩格尔系数为39.6%;投资9.7亿元,规划建设的176个民生工程项目建成174个;实施安全饮水工程75处,解决了13.9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7%。坚持每年实施100公里县镇道路、20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一批主干公路、迂回道路、产业道路建成通车,公共交通服务指数47.8%。扎实开展“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结对帮扶贫困户1.85万户,2.1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三是社会事业和法治建设长足发展。近年来,我县坚持保民生、促和谐,注重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功能增强,2014年,我县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覆盖率达100%,有4.53万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动态下的应保尽保,2.43万老人享受高龄补贴,1.67万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26.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教育事业成绩显赫,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0%,超过小康目标值,高考二本上线1650人、连续六年位居全市第一。科技投入持续加大,全省首家县级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被列为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县;医疗事业稳步推进,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配置医疗资源,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625张,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29‰,卫生发展指数96.4%。文化事业持续繁荣,“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率达到100%,全县电脑宽带用户34175户,广播覆盖率达到94.8%,电视覆盖率达到99%,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3.4%。我县全面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扎实推进法制建设,治安秩序持续良好,大局和谐稳定,2014年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7%;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领导干部“四访”活动,排查各类矛盾纠纷912件、化解892件,化解率97.8%,“一控四降”目标基本实现;民主管理普遍推进,自治村(居)民的民主意识日趋成熟、民主决策普遍得到贯彻,民主监督制度普遍得到实行,基层民主参选率达92.8%,接近小康目标值。

四是城镇水平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坚持以城镇化引领城乡发展,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陕南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产业发展,分功能、划片区推动城市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1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城区绿化、城区广场、体育活动设施、城市交通等城市功能设施建设高水准跟进;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五大建设”为总抓手,三年实施了201个示范村建设,全县已建成151个示范村,今年实施的5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快速推进,由点到线、集线成面的景观化新村格局基本形成,一部分村已向城镇化迈进,2014年全县城镇化率50.2%,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绿化造林5.25万亩,城周及主要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0.32万亩,新修加固河堤3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22平方公里,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8.8%,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6%;万元GDP能耗降低3%,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8%,单位GDP占用建设用地下降7.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下降1.8%、0.3%、2.7%、5%,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低于5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55天。

二、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近年来,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成效显著,从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看,有13项指标完成或超过目标值,8项指标接近目标值,虽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指标达标率不高,部分指标还需较大增速。按照省定31项建设指标,有13项指标完成或超过目标值,占总指标数42%,达标率没有过半,有18项指标没达到目标值,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基层民主参选率、社会安全指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卫生发展指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8项指标接近目标值,按照正常增速预期可以达到目标值;但人均GDP和每万人拥有律师数等10项指标离目标值还有较大差距,以后几年人均GDP需增速16.7%、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需增速40%、互联网普及率需增速6.6%、农业劳动生产率需增速10%、每万人拥有律师数需增速29.4%、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需增速33.1%、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用房建筑面积需增速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需增速7.8%、公共交通服务指数需增速13.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需增速11.3%,目标增幅相对较大,建设任务艰巨,压力较大。

2.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科技发展滞后。我县经济总量规模小、人均GDP水平低是制约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而科技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县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是人均GDP与目标值差距很大。2014年我县人均GDP(按2010年不变价)为22571元,实现程度仅达39.6%,与目标值(≥57000)还有34429元的差距。二是农村产业化水平低,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少,收入水平低方面。三是科技发展严重滞后。2014年我县R&D经费支出仅860万元,占GDP比重仅为0.09%,远远低于2.5%的目标值,研究与开发经费少,科技投入不足,直接影响着科技进步与创新活力,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健康发展。

3.居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2014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4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380元,折算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10年不变价)为15946元,与2020年目标值25000元还差9054元。同时,我县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1,比2020年2.8的目标值高0.5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

4.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二大制约因素。我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是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就显得基础薄弱。2014年文化建设实现程度仅为55.3%,未达到及格线。一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0.9%,距目标值≥5%仍有很大差距,其实现程度只有26.4%。二是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用房屋建筑面积仅为13.9平方米,实现程度仅为3.47%,与400平方米的目标值差距很大。

5.司法队伍建设进展缓慢。2014年末我县拥有律师人数21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仅为0.47人,距离2020年小康社会2.3人的目标值差距很大,我县按45万人常住人口计算,需要近90人的律师队伍,这项指标实现程度为20.4%。这是影响民主法治大类指标事项程度不高的主要因素,司法队伍尤其是律师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三、对加快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议

习总书记在贵州省调研座谈时指出,“要聚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既定目标,着眼于我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同时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县作为贫困山区,今后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需要积极把握中、省重要战略机遇,充分用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改革创新,凝聚力量,奋力而为,加快经济社会建设步伐,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1.统筹全面小康目标,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紧扣我县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结合实际,统筹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抓紧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中相关薄弱指标所涉及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规划,加大这些项目的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奋力推进薄弱环节、关键指标的小康进程。

2.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经济建设、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各个方面,与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相辅相成,目标的实现需要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一是建议成立领导机构,负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组织协调领导,并成立专门工作队,负责工作的推进;二是建议把监测指标逐项分解,实行县级领导牵头负责,职能部门具体包抓,镇办推动落实,形成协调推进、合力共建局面;三是建议将未纳入考核的小康监测指标纳入县对部门的考核体系;四是建议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纳入统计监测,及时掌握小康建设进程动态。

3.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产业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要牢牢把握产业建设不动摇,做到富民强县,同步推进。一要加速工业发展步伐,夯实发展根基。继续深化新型工业化发展《决定》的贯彻落实,全力加快工业项目实施,继续抓好“一区五园”建设,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着力推动信息化引领和五大循环产业链延伸向纵深方向发展,为全面打造“五个百亿产业”集群夯实基础、搭建框架,使工业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县域经济总量的坚强支撑。二要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坚持产业基地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发展思路,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继续做大做优产业基地,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强力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持续发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繁荣。三要积极推进旅游为重点的三产发展,构建多极增长点。以“三景一带”提档升级为重点,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抓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努力将山阳打造成大秦岭旅游核心区,使旅游成为带动三产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开辟增收渠道的强劲增长极。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关注民生。社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一要全面落实社保政策,切实抓好农村新合疗、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三项制度”和城镇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的扩面提标工作,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全覆盖。二要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参合率,有效解决农民“就医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三要进一步加大对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的托底保障,实现救助救济无缝对接,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四要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继续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我县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坚持文化事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把我县丰富的文化资源软实力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硬实力。

5.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一要积极充实律师数量,夯实司法基础。完善律师行政管理体制,拓展律师服务主体和就业渠道,引导和扶持律师事务所等社会服务中介机构,开拓企业和社会服务领域法律服务市场。二要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树立清明廉洁务实型的政府形象,提升廉政指数,提高社会和谐度,优化创业环境。

关闭窗口
/info1055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主办:中共山阳县委办公室 0914-8322847   承办:山阳县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14-8381164
陕ICP备05005908号-1   邮箱:syxzf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