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概况  工作动态  三农工作  调查研究  改革动态  互动交流 
站内搜索:
 
  调查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蓝图宏伟 任务艰巨
对我县十三五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研判与思考
2014-11-28 11:01 刘晓宏 张军民  原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因此,客观评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科学分析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深入探讨今后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方便各级领导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本文就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并对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我县小康社会建设基本现状与差距

(一)2014年底我县各项指标情况

国家确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主要有10个方面,分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14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恩格尔系数低于4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60%;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大学入学率20%;每千人医生数2.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截止2014年底预计我县在十个方面的现状是:人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645元,2013年全省排名71,全市排名第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790元,2013年全省排名78,全市第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450元,2013年全省排名72,全市第二;恩格尔系数为39.2%;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平方米;城镇化率48.1%;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6%;大学入学率22%;每千人医生数1.2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

(二)与目标数值差距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4年预计我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645元,与小康标准(31400元)相差9755元。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年预计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90元,比小康标准(18000元)超6790元。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14年预计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450元,依据山阳县统计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进行测算,到2015年,山阳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493元,超过小康标准(8000元)的目标值。

4.恩格尔系数。联合国粮农组织曾依据恩格尔系数,将恩格尔系数在40%-50%定为小康水平的消费,20%-40%定为富裕状态的消费。2014年,我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9.2%,已经低于小康标准(40%)的目标值。

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14年我县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平方米,已经超过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的小康标准值。

6.城镇化率。这个指标有多种统计方法和口径,同一地区不同部门公布的数据往往有很大差异。全省县域经济考核认定我县2014年城镇化率为48.1%,与目标值60%相差11.9%,到2020年的6年中,年均需增加1.98%。不考虑人口的动态变化,按照2014年底全县常驻人口存量45万人计算,总共还需53550人进城从农村人口化为城镇人口。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据抽样调查显示,我县城镇居民2014年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22%,农村为8%,加权计算,全县平均12%,与20%的小康标准值相差8%,即还需要10400户居民家庭购买计算机,每年新增1733户居民家庭购买电脑。计算机普及率提高的潜力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8.大学入学率。据教育部门提供资料,我县大学入学率为23%,超过国家小康标准(20%)三个百分点。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师资力量的加强,以及广大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大学入学率应该是呈上升趋势。

9.每千人医生数。2014年,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1675人,即每千人医生数1.2人,远低于小康标准2.8人。

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健全和完善,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逐年增加,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金额也呈两位数增长。十八大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保障水平会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县已实现95%以上的目标。

(三)完成小康标准需要的增速

通过以上差距,我们不难看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大主要指标我们县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学入学率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六项指标已超过或完成小康标准,但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每千人医生数几大指标与小康标准还有差距,我县要在2020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15-2020年期间人均生产总值要保持6.8%的增速,城镇化率要保持每年0.32%的增速,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要保证每年1.4%的增速,每千人医生数要保证每年0.27%的增速。

二、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任务目标的难点和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2014年预计我县实现生产总值9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645元,但与全国(49250元)和陕西省(45127元)分别相差27605元和23482元,按照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标准,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31400元。根据目前13%的增速,到2020年,我县人均生产总值将远超这一目标,提前实现人均生产总值的小康标准。但在实现人均总量的同时,第三产业占经济的比重与小康社会标准却存在较大差距,按照小康监测标准,经济发展目标中第三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应达到或超过50%。2013年国家经济结构比例为10.0:43.9:46.1,第三产业比例接近小康标准,而且几年来,一产比重呈下降趋势,三产比例呈上升趋势,为全国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全省、全市和我县第三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分别为34.95%、32.4%和32.2%,我县第三产业比重处于较低水平,第三产业占经济的比例小于小康标准17.8个百分点,且近年来呈现出一产比例逐步走高,三产比例在低位徘徊这样一种格局,由于我县经济结构特点,决定了一产的主要地位,要实现第三产业占经济的半壁江山,在短期内非常困难,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二)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14年预计我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47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50元,但这一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5033元和242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36元和29元,在商洛各县排名中也位居中等偏下水平。监测体系中设定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按照目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换算,我县去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约12000元左右,根据近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水平,2020年有望提前实现这一目标。但小康社会监测体系指标中设定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应小于等于2.8,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从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来看,二者之比为3.1,而我县为3.5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比与全省、全市接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小康社会监测标准的1.26倍,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之间差距,是近几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又一困难。

(三)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人口比重距离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小康社会城镇人口规模要达到全部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也就是城镇化率达到60%。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陕西省和商洛市也分别达到了51.31%和47.5%。我县去年城镇化比例为48.1%,超过全市水平,但与国家和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013年全县人口数为46.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54万人,由于受山区地理位置限制,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离开本地和部分人口向商洛市内集中,形成了我县人口逐年递减和外出人口加快的局面,另外全县12.85万人的贫困人口在短时间内很难转为城镇人口,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县城镇人口在一定时间里很难达到百分之六十的标准,这也是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中要面临的困难。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区域发展差距明显。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各项民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县农村新型合疗和养老保险参合率连续几年均在95%以上,城乡低保对象基本达到应保尽保,教育和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加大,文化惠民事业快速发展,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山阳县作为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的山区县,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组成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仍然不够健全,保障水平不高;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转移劳动力等群体的社会保障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在县、镇、村和农民共同构建的保障体系中难以发挥作用;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低,人民生活质量偏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较低等等,这些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困难和短板。

三、对加速我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几点建议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目前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紧抓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快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力争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一)强化主导产业建设,夯实发展根基。产业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要牢牢把握产业建设不动摇,做到富民强县。一要加速工业发展步伐,夯实发展根基。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形成全县抓工业、全社会支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紧扣“一区五园”建设,努力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和服务保障,力促工业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抢抓陕南循环发展战略机遇,紧紧扭住现代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清洁能源“四大支柱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钒、镁、黄姜、农产品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五大循环产业链”为重点的循环工业项目,全力打造“中国钒都”、“西部药乡”。二要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持续优结构、稳增长、提质量。全面贯彻落实好农业产业化发展决定,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设施农业和立体生态农业发展,重点扶持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合作组织发展,持续加快核桃、生猪、肉鸡、药材等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努力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三要积极推进旅游为重点的三产发展,构建构建多极增长点。以旅游业带动三产服务业发展,以“三景一带”提档升级为重点,加快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成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抓好秦岭生态旅游节山阳系列活动,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大宣传推介,努力将山阳打造成大秦岭旅游核心区。

(二)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促进共富进程。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与经济增长同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要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二要着力建立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增加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下岗职工生活补助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来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确保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三要切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健全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人口比例。城镇化水平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在我县城镇化建设中,立足县域特点,努力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抢抓国家强力推进城镇化和实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的扶贫攻坚两大机遇,优化功能布局,增强承载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激发城镇活力。一是增加县城人口规模。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在县城安家,吸引外地人口长期在县城居住。二是增加集镇人口规模。借助近年来陕南移民搬迁和集中安置点建设,加快农村人口向集镇转移和集中,增加集镇人口数量。三是加快贫困人口的帮扶和脱贫力度。全力做好“双包双促”工作,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规模,帮助农民发展产业,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就业,增加农民自身造血功能,为农民走出山村、走进县城和集镇奠定基础。四是做好户籍制度的改革和管理,鼓励人口流动,淡化城乡人口差别,加快城乡人口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全县城镇人口比重。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关注民生。社保是民生之依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下最大的决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大力加强和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一要全面落实社保政策,切实抓好农村新合疗、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三项制度”和城镇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的扩面提标工作,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全覆盖。二要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参合率,有效解决农民“就医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三要进一步加大对困难群体、特殊人群的救助和帮扶,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好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努力做好救助工作,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四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增加扶贫投入,减少绝对贫困人口。五要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继续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运用市场手段发展文化产业,加深地方文化内涵,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提高群众文化消费意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关闭窗口
/info1055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主办:中共山阳县委办公室 0914-8322847   承办:山阳县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14-8381164
陕ICP备05005908号-1   邮箱:syxzfb@126.com